close

    許文耀的情緒解離術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文/倪工夏】

    「心情不好的時候,妳會做什麼?」「逛街」「逛街?心情就真的可以變好嗎?」「對」「可以好多久?」「一下下而已啦」「那,怎麼辦?」「就再繼續逛街」……。

一段很平常的對話,卻也傳達貼切的訊息:保持快樂的心情,並不容易。

經驗告訴我們,快樂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,而憂鬱則讓人不好受;所以,當心情不好的時候,人們往往就會警覺地提醒自己,「不行,心情差是不對的,做人要樂觀些;快點想想看有什麼方法,可以讓自己變快樂。」換句話說,「情緒差」,是不可以存在的,要努力想辦法「趨吉避凶」,老祖宗萬千年來不就是這樣告誡著。

而當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,卻還是快樂不起來,或是只能「曇花一現」,大部分的人都會萌生失落的心情,回過頭來更難過地斥責自己:「你這個人真是沒用!」唉~鬱卒呀!

停!

政大心理系教授、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許文耀,忍不住冒出話:誰說心情不好的時候,一定要「想辦法解決」?

「烏雲來的時候,你會怎麼做?」是用力吹氣,把烏雲吹走?閉起眼睛,告訴自己:沒有烏雲啊?還是不管它,讓烏雲自來自去?

「心情差,就是心中突然來了一片烏雲,是人體大自然的自然現象,有必要刻意去在乎它、想要改變它嗎?」許文耀進一步解釋著,「現象只是現象,有需要不停地追問為什麼會這樣嗎?甚至認為心情糟就表示我這個人很糟?不是吧,電影『艋舺』說:『意義是三小?』,就是告訴大家:不需要想這麼多啦!」

的確,很多的不快樂往往導因於不允許自己「小小的」不快樂,而擴大了「如何讓自己快樂」的追尋,在「加上」、「喚起」等衍生思考下,導致不快樂的現象脫離了原本單純的樣貌,成為複雜又棘手的嚴重事件。「所以我常說,憂鬱症其實並不可怕,而是被憂鬱症後面的概念和認知所可怕到。」許文耀瞪大眼睛提醒著。

既然如此,能不能中性地解讀事件和感受,才是讓自己保持快樂的主要關鍵

「好比大霧來了,伸手不見五指,這個時候怎麼辦?」許文耀端出認知行為來解說,「一、起霧是一種現象,不關我這個人是好還是壞;二、霧會來就會散;三、現在能做的,就是安靜地坐下來等待霧散。」看似簡單的解讀、處理過程,其實許文耀所要傳達的,便是「覺察」的力量。

「覺察是什麼?就是『如其所是的看見』」,也就是你看見原本樣貌的原本存在;好比起風了,你感覺到了,但就是起風了,沒有多餘的聯想或進一步的設想。「當每個人能夠帶著覺察力去看待情緒的存在,自然可以不被慣性的思考和行動模式所束縛,也就可以中性地解讀每一個事件和感受。」而這也是許多國內外心理學者不斷強調的自我看見的能力。

好吧,那麼該如何有效地培養「覺察力」?「內觀!」許文耀表示,內觀是啟動、提升覺察能力的鑰匙;透過正確、有效的內觀練習,可以讓人們更深、更接近「最好」的自己,同時找出「自己」的方法,成功地逆轉拒絕不快樂、痛苦的慣性行為,進而讓自己可以溫和地「接納」很多現象的「同在」。

「再說一次,去覺察心中的太陽一直都在,你就不會被一時的烏雲嚇到,而當學會了等待的能力和技巧,你就可以體悟到『平靜是所有喜悅的來源』的意涵了。」再次叮囑中,許文耀對自己和與會者期許著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張老師月刊20105月號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sisClub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